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甲泼尼龙脉冲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期刊论文  

  • 编号:
    50282e94-e646-45a2-8e75-9845bfa1b629
  • 作者:
    郭丽双 刘金香 王晶华 潘璐 徐萌 刘聪聪 杨思睿
  • 地址: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童风湿免疫过敏科

  • 语种:
    中文
  • 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ISSN:1671-587X 2018 年 44 卷 2 期 (368 - 373) ; 2018/3/28 0:00:00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脉冲(MDP)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6例临床诊断为SLE、狼疮性肾炎(LN)、病理分级均为Ⅳ型弥漫性球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其中7例采用MDP联合MMF治疗,冲击间歇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作为脉冲治疗组;9例采用口服GC移行减量治疗,作为传统治疗组。疗效评价系统为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析2组患儿体质量指数(BMI)、眼压(IO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压(BP)和血钙(Ca),比较2组患儿治疗1年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脉冲治疗组SLEDAI评分、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其中治疗后3和6个月SLEDAI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血沉(ESR)和24h尿蛋白定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和12个月补体C3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治疗组患儿治疗后BMI、IOP、TG和FBG低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BMI、IOP和TG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和12个月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治疗组患儿Ca高于传统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脉冲治疗组患儿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传统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胰腺炎和心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MDP联合MMF治疗SLE可早期快速控制症状,减轻脏器损害。以治疗1年为观察截点,其疾病活动度低于传统治疗,疗效优于口服GC移行减量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且GC相关不良反应更少。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丽双,刘金香,王晶华, 等. 甲泼尼龙脉冲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2):368-373.
  • APA:
    郭丽双,刘金香,王晶华,潘璐,&杨思睿.(2018).甲泼尼龙脉冲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44(2):368-373.
  • MLA:
    郭丽双, et al. "甲泼尼龙脉冲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44,2(2018):368-373.
浏览次数:7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7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