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期刊论文  

  • 编号:
    fc80e9f9-e8bf-4f2f-b5d0-f945d3ebbbd7
  • 作者:
    李南 张东 王育珊 刘忠民 卢俊英 陈颖
  • 地址: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年 7 期 (680 - 683) ; 2010/7/10 0:00:00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提高对心搏骤停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临床特点的认识,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收治的72例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心搏骤停地点、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心搏骤停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部位及个数,复苏成功率,存活出院率以及出院时脑功能分类评分(CPC)。结果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男女比例为1.18:1,院内和院外分别为55例和17例,比例为3.24:1。心搏骤停地点分布:院内以ICU、急诊室和手术室为主,共计41例,占74.55%(41/55);院外以来院途中和救护车中为主,共计11例,占64.71%(11/17)。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中可电击心律和非电击心律分别为38例和32例,比例为1.12:1;心搏骤停原因中心脏源性和非心脏源性因素分别为37例和35例,比例为1.06:1。72例心搏骤停ROSC患者中16例在24 h内死亡,56例心肺复苏成功,但其中51例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SIRS,42例相继合并MODS占75%(42/56),死亡27例占64.29%(27/42);受累器官依次为:脑38例(90.48%),心35例(83.33%),肺28例(66.67%)。在5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MODS(-)组14例全部存活出院,MODS(+)组42例中存活15例,共计存活出院率为40.28%(29/72)。MODS(-)组14例全部为CPC 1分,MODS(+)组CPC 1~2分7例、CPC 3~5分35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功能分类评分和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SIRS发生较为普遍,随之合并MODS的发生率高,且心脑功能障碍位居受累器官前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影响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南,张东,王育珊, 等.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7):680-683.
  • APA:
    李南,张东,王育珊,刘忠民,&陈颖.(2010).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7):680-683.
  • MLA:
    李南, et al.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7(2010):680-683.
浏览次数:8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8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